一、办学背景和愿景
2012年5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讯飞”)与安徽工程大学签署协议合作举办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并由科大讯飞主导学校办学(2016年6月学校转设更名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并由科大讯飞全资举办)初始,即开始思考和探索这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博士、执行总裁陈涛先生对这所学校寄予厚望,学校董事会董事长由刘庆峰博士兼任(科大讯飞董事长兼CEO),执行董事由陈涛先生兼任(科大讯飞轮值总裁),他们决心借助科大讯飞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将学校办成面向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大学标杆,第一届第一次董事会就确立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愿景是成为“产业工程师和创业企业家的摇篮”。
在谈到学校办学定位和科大讯飞对学校的支持时,刘庆峰董事长指出:“科大讯飞是带着很强的产业情结和教育的梦想来举办这所大学,因此我们将不仅在硬件的投入上、在资金的投入上和人才的投入上不断地加大力度,更要把我们的产业资源进行很好的对接……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百年企业很少,但是百年名校却是有口皆碑。今天,科大讯飞所创办的这所学校,不仅有非常好的产业优势,更有社会化力量办学非常灵活的办学机制。所以我们非常有信心和决心,把它办成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百年名校,把它办成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标杆。”陈涛执行董事指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设立,既承载着科大讯飞的教育理想,也寄托着创业团队和全体讯飞人的初心。我们将把科大讯飞的源头核心技术、企业家精神、工程师文化以及我们对产业和市场的深刻理解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发展中,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朝着建设一所百年名校不断努力。”
科大讯飞主导办学伊始,程艺教授(时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对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的确立给予了很多指导,他希望高科技现代企业科大讯飞举办这所大学能够突破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借鉴国外应用型大学的教育模式,引入一些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引领中国应用型大学的新模式。同时,程艺教授还为学校的发展规划和近期目标提出了:“打好基础、闯出路子、创建品牌”的总体思路。
2014年5月,经刘庆峰董事长和程艺厅长推荐,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支持下,学校董事会聘任吴敏教授担任校长。受学校董事会委托并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校初期董事会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结合中国特色和学校情况,吴敏校长提出了九条教育教学原则;又在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后,提出了“突破传统、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的办学路径,以进一步形成和凝练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同时,学校以重新制订培养方案为契机,形成了《关于制订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C2014版的指导意见》,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拉开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序幕。
在国家层面上也为我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更新提供了良好环境。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早在2009年,安徽省率先在国内成立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努力探索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我国诸多地方本科院校正在按照国家部署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都选择了走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
然而,不可否认,无论是许多老教师还是一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由于长期在传统模式高校教学或接受教育,对新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不只是不愿意接受,有些还很抵触。例如,在谈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定位时,一些老教师还经常“告诫”学校,我们是本科院校不是职业技术学院,要“通才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客观地说,很多公办高校,尽管学校甚至二级学院管理人员都认同国家导向,也有应用型办学的新理念和好思路,但是,由于受到体制机制和统一考核评价体系等诸多因素影响,很难快速地按国家的引导和世界一流工程教育的理念进行转型,更遑论全面系统的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国家引导一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和中国高等教育由数量扩张向质量内涵建设发展的转折时期,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从2014年学校提出“弯道超车”到2016年改为“换道超车”,近5年来,学校一直都在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借鉴世界一流应用型工程教育理念,形成和凝练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学校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指明方向。
二、国外大学之借鉴
应用型高校的转型或发展是为解决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急需的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这一结构性矛盾所进行的供给侧改革。这与20世纪60年代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又称应用科技大学)、19世纪60年代后南北战争时期美国赠地大学(典型的应用型大学)的产生背景相似。因此,我们借鉴欧美应用型大学的教育理念,以探索构建特色的应用型大学。
另一方面,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为代表的世界工程教育领导者院校,他们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办学定位,现在的一些工程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非常值得中国应用型高校借鉴。同时,以欧林工学院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等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工程教育新兴引领者院校,他们敢于摆脱传统、大破大立的改革理念,面向产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理念,讲究动手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跨学科合作等教育教学理念也为我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凝练指引了方向。
(一)注重服务地方和教育的实用性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目的非常明确。在专业设置上,注重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接轨。在办学体制上,多数由州政府创办,其专业设立审批权由州教育与科学部管理,这使各州往往根据本州区域经济发展特色设立专业。
美国赠地大学自建立之初,就坚定了“实用教育”的教育理念,其办学目标明确,培养目标专一,根据所在州的地理、经济条件设置专业并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各州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实用性科学研究,主动为所在州开展社会服务,典型的代表包括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例,其形成的“威斯康星理念(the Wisconsin Idea)”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它主张高等教育应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的人才培养要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随着外部环境的转变,其理念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并且一直保持活力,比如建立更加开放、动态、广阔的合作机制,以应对技术变革、产业转移并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二)课程内容的融合性和实践性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根据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知识能力结构要求,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性和专业性两类课程。在基础课程阶段,学生对与特定行业相关的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同时还需要经常去企业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工作情况、工作程序等。另外,通过校企合作拓展课程体系,增设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类课程。如,德国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机械制造专业除专业课外,还开设了综合素质、企业学、法学等课程,吻合了现代工程师必须拥有多学科视角寻求解决方案的“复合型人才”特质。
法国大学技术学院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灵活性,强调多样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适应能力。专业基础课都是围绕所学专业、为保障专业技术教学而设置的。课程安排第一年为基础理论课,教学安排侧重实践,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的实际问题完成专业设计。第二年是专业课和实习,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到相关企业实习,在此期间完成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践平台的综合性
美国罗斯-霍曼理工学院(Rose-Hulm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法、实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研讨班、实地考察和参观、实习计划等。传授各学科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课程大都采用课堂讲授法,专业课程则通常采用实验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该学院不仅为学生介绍诸多企业和研究所的暑期实习和合作教育机会,还成立了拥有35000平方英尺设施场地的创业中心,拥有11名专职项目经理和5名技术支持人员。项目经理是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他们管理学生团队,与公司一起将创新的技术转化为商业化的产品和服务,超过120家公司购买创业中心的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创业中心不仅让学生学知识、用知识,而且提供通过发现、发明、创新来展示才华和能力的平台,促使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教学环节的质量保障
罗斯—霍曼理工学院的办学质量有一个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外部的评估认证和内部的质量规范。学校整体和专业办学资格认证是美国大学和专业办学基本标准的最常见外部保障和监督机制。除了最初的基本标准认证之外,还要定期接受检查,确保学校和专业维持并提高办学标准。
德国亚琛应用科技大学认为质量保障和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事务。为保障教学质量,亚琛科大于2007年5月设立了受校长和主管教学副校长领导的“质量发展中心”。其任务是制定和实施可持续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德国与欧洲现实发展的背景下对大学的教学提供支持,包括编制面向过程的文件,好的实践案例的模型化,开发和维持高校投诉管理系统,分析和比较实践过程,开发质量手册等。
(五)系统学习国外本科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
2014年学校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学习《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外部分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朱清时主编、吴敏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部领导多次提到的“重构大学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行动计划和改革蓝图”;二是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和加州大学(伊文)等高校的本科教育改革计划;三是一些国外大学的培养方案的构建、课程设置的模式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等。这些都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形成和凝练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凝练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自2012年科大讯飞主导办学以来就明确了走应用型发展之路。2014年在新任吴敏校长的带领下发布的C2014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中,就着手实施一系列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的教学改革举措,逐步形成和凝练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推动工程教育新模式和新方法落地。
学校以“产业工程师、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践行“厚基础、重实践、强应用”办学理念,秉承“立志、诚毅、创新”校训精神,紧密对接人才市场和产业需求,依托科大讯飞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借鉴欧美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实施“突破传统、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系列改革举措,致力于打造特色一流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一)办学定位及其教育原则
发展定位:以“产业工程师、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建设规模、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协调发展,以应用工科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工程、艺术设计和应用文科,聚焦应用研究、深度产教融合,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最终成为中国民办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标杆。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学历教育层次为主,积极申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资质,开展优势和特色学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学科门类与专业定位:以当今区域和地方急缺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工学类专业为主,在发挥科大讯飞优势资源和安徽工程大学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并将信息技术与机械电子、电气电子、艺术设计、管理工程类专业融合,将软件工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发展为新工科优势学科专业,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多学科和专业的协调发展。同时,学校建立定期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对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增减和调整等进行充分人才市场和产业需求论证,部分比较宽泛的专业,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群),提炼并明确若干个专业方向,以实现专业方向对应特定岗位(群)所需人才的培养。
培养目标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与职业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工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在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工程应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部分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科学研究定位:重点聚焦三个主要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以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1)面向企业实际生产问题的横向课题;2)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和改善人类生活为主的专利等知识产权;3)建设面向企业转型升级的集成创新与产品研发的工程技术中心。有别于目前绝大多数国内本科高校科研主要围绕自然科学研究发表SCI、EI等论文这一发展途经,虽然我校为教师的职称晋升也支持这类科学研究,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将保持科研定力,坚持围绕产业和企业需要,瞄准应用研究方向。
为实现我校的办学定位,形成和凝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提出了九条教育原则(详见“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之教育原则提出与践行”):
(1)教育提升个人生活品质、增加社会财富;
(2)专业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和平衡;
(3)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价值;
(4)理论和实践螺旋循环相互促进的学习;
(5)综合素质和修养与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
(6)“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7)个性化和多样性;
(8)创新创业能力、工程和产品意识的价值;
(9)教育、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
(二)培养方案制订的主要思路
2014年学校全面重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C2014),2016年和2018年分别对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订和修订,既是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的体现,又是一个不断形成和凝练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的过程。在制订C2014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时,学校的主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借鉴美国MIT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学校借鉴其理念,通过推进项目化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实践知识和培养工程应用能力,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学校要求以CDIO理念为指导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改革理论课程和实践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其次,借鉴美国ACM和IEEE组织完成的SE2004(Software Engineering 2004,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等研究成果,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组织教学内容。学校明确要求以软件工程专业为试点,依托科大讯飞人才和技术资源,瞄准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应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重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再次,应用ADDIE(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ment开发、Implementation实施和Evaluation评价)教学设计模型理论和方法,制订课程体系和设计课程单元。同时,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机制与流程、模式与规范及其过程与方法,进行专业建设。
最后,明确提出系统借鉴西式(欧美)应用型、工程型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结合中国国情、针对我校学生特点,不断探索和尝试欧美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我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使学校成为借鉴国际应用型高等教育优秀实践经验的中国高校典范并形成显著特色。
同时,明确我校的办学是开放的。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等面向各自专业相对应的产业和岗位群,由行业高管、工程技术和人力资源主管和著名高校专家教授参与并指导进行。
在C2016和C2018版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修订过程中,学校的主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思路又细化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学校不仅面向全体一年级学生开设了专门的创新创业通识必修课程《创新与创意能力》,还要求深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各专业设置培养创新创业素养的专门课程,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课程,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同时,将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各类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以获得相应模块的综合素质学分或者进行学分置换。
其次是推行社会责任教育。设立独立于学业学分之外的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分和培养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是以“新工科”为引领开展专业建设。坚持围绕产业和应用变革进行专业改革,不仅做好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的“加法”,更要积极探索并实践与科大讯飞相关产业的对接,善做“乘法”。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标准为指导,积极利用科大讯飞人力、技术资源培育发展新兴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携手科大讯飞开展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专业课程建设、专业课程改革、科大讯飞教育产品运用和优化,打造人才培养深度产教融合示范。
最后是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相近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管理和优化,统一由基础课程教研室负责,在共性基础理论要求和统一教学模式、方法改革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专业个性需要,与专业教研室共同设计开发适合于专业教学需要的个性教学内容。同时推进跨学院、跨专业的课程融合,消除课程“碎片”,发挥集中建设优势,最大限度降低培养方案中必修课程的课内学时、学分,增加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选择权和灵活性,将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对标国际先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围绕连贯的项目主线重构课程设置。
(三)教育理念与办学特色
不同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将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同样,在形成办学特色的过程中,也在促进形成和凝练其办学理念。我校根据发展定位、办学思路、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通过实现学校近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确定的任务和目标,努力逐步形成以下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
厚基础、重实践、强应用。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逻辑和推理能力等的训练,也是工程计算的基础,物理学是各工科专业的科学原理基础,学校强化和拓宽数理基础,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潜能打好扎实的基础。重实践是我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和优势,学校制订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融入在整体的教学过程和环节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学校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科竞赛和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等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应用能力。
采用“三明治”+三学期制培养模式。四年制本科采用2.5+1+0.5模式(不同专业在学期安排和企业实习时间等方面会有所区别),即前两年半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和实践小项目训练等,第6、7学期是为期一年的集中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第8学期安排专业提升的“顶点”综合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论文答辩等;在春季学期结束后设置一个为期4周的夏季学期(一般在6月20日至7月18日左右),主要用于实训课程、专业技能训练、综合项目、考研辅导、管理类等课程教学。
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并面向企业需求。学校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借鉴国外著名同类院校,尤其是欧洲著名应用型工程大学,由国内外和校企专家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从而保证为学生提供合理科学和行业所需的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面向人才市场和企业需要。开设一些实践性和工程性的课程和工程案例分析等课程,增加行业标准和规范等业界急需教学内容,教授一些行业内先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提供一些行业内先进的常用工具教学(含软件工具等)。
分类分流的个性化培养。学校提供学生半年后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部分课程和项目采用分类分班教学,对立志考研和创新创业等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施优秀学生荣誉培养计划等措施,实现因材施教的多种个性化培养方案。
形成一批具有实践和工程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改变传统高校师资绝大多数直接来源于高校毕业生而缺乏实践和工程背景的弊端,除由科大讯飞选派驻校工程师外,还面向企业招聘和引进具有五年以上企业工作背景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来校任教,使这类教师达到一定比例,从而保证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同时,还有一批直接来源于国内外企业和高校的兼职教师。
完善的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培养体系。通过实验课、实践技能课、实训课程、课程项目和项目课程、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实践类学时占总学时40%以上。学校组建国内应用型大学一流的、特色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中心、大学生创意与创新中心和创新与创业中心,各二级学院建立实验教学中心,以及企业化的工作(设计)室等实践能力培养硬件平台,同时,聘用一批具有企业工作和工程背景的专职和兼职教师,从而保证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学校充分发挥举办者科大讯飞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积极开发信息化智慧教育教学系统和平台,引领线上线下混合式、基于问题学习(PBL)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为试点自主研发的智慧教学平台,应用大数据思维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知识技能图谱,将知识能力与学习任务、过程考核、学习行为等数据进行建模,对教、学、练、管、评等各教学环节进行人工智能管理,实现了整体引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自主导向性学习,解决了个性化培养与传统教学方法的适应性问题。同时,在科大讯飞的指导和参与下,学校构建数字化智慧校园,探索智慧管理、智慧教育和智慧园区新模式,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全国示范智慧校园,在高校智慧教育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将学科竞赛和发明专利作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构建校、院二级学科竞赛体系,学校层面设置和组织十项左右学科竞赛、每个二级学院至少设置和组织三项学科竞赛,并尽可能面向全校学生,通过学分认定、以赛代课等多方式和奖助机制,引导和激励更多学生参加以团队项目为主的学科竞赛,三年时间实现参与学生过半,五年时间实现学科竞赛纳入培养方案中的必修学分管理。同时,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发明创新,并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以及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通过提高数量、提升质量、成果转化三步曲,实现学校专利授权数量、质量和转化率较大增长,并成为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
职业素养和个人品格的综合培养。除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外,学校还强化职业素养、个人品格和企业文化等综合素质培养。包括认真学习的态度,良好的实训实习的工作作风,积极和健康的人格,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很强的责任心、团队合作和协作的精神和能力,较好的行业应用写作和项目管理的知识和能力等。
着重产业视界、行业规范和企业伦理培养。通过产业和行业系列讲座、实训、企业实习和企业文化培养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对相关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形成市场意识、产品意识和工程意识,了解和掌握相关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具有良好的职业伦理。
拥有完整的教学监控和质量管理及其评价体系。学校董事会设有独立的“质量与管理委员会”,以监控学校的整体办学定位和方向;成立独立的教育质量与评估办公室,负责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评价;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对教职工进行科学、有效和规范化的考核与评价;建立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学问题。
改革学生学业考核和评价体系。学校突破传统的课程期中和期末考试制度,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考核;改革传统的笔试考核方法,采用课堂行为记录、面试、团队项目工作和项目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课程学业成绩的考核。严格按照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严格按照各专业的毕业要求,评判学生能否按期毕业。
四、问题与展望
学校将始终坚持突破传统教育观点和模式,敢于探索和创新。不可否认,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是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一些传统的教育观点、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利于应用型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某种程度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没有面向人才市场和行业产业需求,相对比较封闭。学校在不断改革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校情和中国国情等,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以指导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中国民办高校的品牌。学校独特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仍需要经过一个形成、实现、提炼和应用与发展的过程,需要全员参与并不断实践和升华形成。
虽然,对照近期我校组织翻译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发展报告》来看,我校近五年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和改革实践体现了世界一流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想和新理念,我校的一些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反映了世界一流工程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与《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发展报告》中所列举的全球工程教育界新兴引领者院校,尤其是与当前领导者院校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我们没有形成综合系统的整体改革方案,只是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二是一些很好的教育教学改革没有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实施,而是在少数学院或专业推进;三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还是“自上而下”的,没有形成全校教职工“自下而上”推进改革的氛围;四是没有充分利用好学校举办者科大讯飞的技术和资源优势,通过开放式线上教育推进和提高线下教学质量;五是现在已经实施的一些教育教学改革没有尽快深入下去并推广应用到各个专业。当然在学校高速发展中也还存在许多其他问题。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上下依然在不断反思2014年以来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分析和总结我们过去五年获得成效的要素、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我校率先组织翻译的《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发展报告》。随后学校将开展“自下而上”的全校性的研讨,借鉴世界一流工程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成功案例和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和我校校情,提出我校工程教育产教融合综合改革计划,最终形成《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蓝图》,为今后几年我校综合教育改革指明发展方向和提出实施方案。
近期公告
- 2024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考生须知
- 关于组织评选2020级企业实习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公示
- 关于开展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通知
- 关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学生校内转专业的公告
- 关于公布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 Office Hours 辅导答疑时间安排表的通知
- 关于2024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高等数学水平测试赛获奖名单的公示
- 关于开设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网络公共课程的通知
- 关于发布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教学改革课程观摩课”安排的通知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关于2024年毕业生结业证换发毕业证考试安排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关于开展2024年辅修专业(双学位)开班及报名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