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育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综合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加强2022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管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水平,根据《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校教字〔2019〕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以及2021届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就做好2022届本科毕业设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
(一)各学院应成立由院长负责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毕业设计选题、任务书、开题、指导与写作、中期检查、评阅、答辩及材料归档等环节进度安排及质量监控,审查指导教师资格和学生答辩资格。根据本学院各专业实际情况,各学院应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进度、质量要求及检查安排等,明确各专业毕业设计负责人。
(二)各学院应积极开展毕业设计动员工作,组织师生学习毕业设计相关规定,明确各环节中的具体要求。对于在外实习的学生,各学院要通过分批次动员、组织讲座、网络通讯软件等多种形式宣贯,确保毕业设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加强过程管理
(一)加强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抓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基本原则。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两个实践环节,各学院应以学生企业实习为契机,以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为指导,将学生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关联,鼓励来自社会与生产实践类课题,尽量减少理论性课题。
(二)严格处理毕业设计作假行为
各学院应严格审查学生毕业设计,凡发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等作假行为者,应按照《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处理执行;各指导教师需按照我校关于毕业设计工作的文件要求,认真完成学生的指导工作。各学院应组织对所有毕业设计进行重复性检测,坚决杜绝抄袭、造假、过度引用等学术失范现象。
(三)加强毕业设计写作规范
各学院应严格按照教务处制定的各项材料模板统一要求,未经教务处同意,不得擅自更改、调整模板框架和格式要求。
(四)加强评分标准统一化
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按评分标准采用“结构分”进行评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专业需严格按照认证要求来完成毕业设计的达成度评价。
(五)加强毕业设计流程规范化
各学院应严格遵守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各环节、各项材料线上线下必须同步进行,严禁出现跳环节推进的现象。教务处各阶段的检查通报均以系统进度为准。
三、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各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组应结合2022届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毕业设计启动后教师集中指导时间每个环节至少1次,指导过程不得少于10次,并在新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内做好指导记录以作存档。学校鼓励各学院不断优化指导教师结构;鼓励引进企业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指导毕业设计工作。各学院需加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工作,其中校内指导教师和外聘指导教师需向学院报送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表(附件1,学院留存),学院向教务处报送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资格审查统计表(附件2)。
四、加强来自社会与生产实践课题申报
为加强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理论研究课题比例不应超过15%;各专业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课题应占50%以上;各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年更新率应大于30%。
(一)来自社会与生产实践课题的界定
1.课题来源于联系社会生产实践的设计类课题;
2.课题来源于企业实习或其他社会生产实践活动;
3.课题成果(文字形式)被知名期刊转载、引用等;
4.课题成果(产品形式)被企事业单位采纳、推广等。
(二)相关要求
1.请各学院毕业设计指导、评阅等相关教师,在新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右上角“个人信息维护”上传电子签名。教师首先在纸上书写签名,然后进行拍照或扫描,将其转换为jpg格式,通过系统的“账号管理”中“上传电子签名”上传。
2.申请来自社会与生产实践课题的学生向学院提交课题来源鉴定表(附件3,学院留存)及其他相关支撑材料复印件,学院向教务处报送来自社会与生产实践课题来源一览表(附件4)(课题成果涉及到被转载、引用、采纳、推广的可延迟至出成果后报送)。
3.同等条件下,来源于社会与生产实践课题的毕业设计优先参评年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
4.凡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者,学校将为学生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五、毕业设计相关时间节点要求
(一)自2022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起,学校启用中国知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https://co2.cnki.net/),便于在同一系统内进行论文检测与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请各学院在11月2日前完成毕业设计指导、评阅等相关教师的账号导入维护工作。
(二)各学院须在秋季学期第11周前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内完成选题工作,选题数量应大于或等于应届毕业生数的1.2倍,指导教师可根据选题结果遴选学生,完成“双向选择”过程。
(三)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拟定毕业设计各环节实施计划,自行设置各环节实施时间节点,其中教务处对完成选题时间、完成中期检查时间、完成论文查重时间、完成答辩时间以及完成成绩录入时间做了明确要求,总体要求在2022年5月31日前将所有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录入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具体时间设置详见附件5。
六、报送材料
(一)毕业设计工作实施计划
报送截止时间:2021年11月2日
(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资格审查统计表
报送截止时间:2021年11月19日
(三)来自社会与生产实践课题来源一览表
报送截止时间:2021年11月26日
以上材料请各学院在规定时间内邮件发送至教务处,并报送签章纸质版一式一份至教务处。
联系人:姚瑶
电话:0553-8795020 邮箱:yaoyao10@iflytek.com
附件:
1.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表
2.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资格审查统计表
3.来自社会与生产实践课题来源鉴定表
4.来自社会与生产实践课题来源一览表
5.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计划(附件请在校内邮箱下载)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
2021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