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科技创新”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成果主要完成人:王伟、章敏凤、张松林、徐旺、李美、段毅
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社会对于具备实践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但是,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过高,而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机会不足,导致学生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方面的能力较弱;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单一,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之间的衔接不畅,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缺失,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育人平台的协同效应不足,实践资源分散,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缺乏一体化培养平台;价值引领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环节过于侧重技能训练,对于学生工程伦理、社会责任等素养的培育缺乏系统性的设计。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项目组直面新时代人才培养痛点,立足地方应用型高校定位,提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进阶为主线、以价值塑造为根基”的育人理念。依托电子信息类学科优势,构建“实践教学筑基、学科竞赛驱动、科技创新赋能”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着力破解传统模式中理论与实践割裂、创新与产业脱节等难题。
学院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坚信“实践出真知”,实践教学一直被置于关键位置。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此理念引导下,学院积极推动教学模式从单纯知识传授向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转变。通过多样化教学形式,助力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切实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尤其是针对理工科专业,学院专门打造开放创新实验室,学生可依据自身兴趣与时间安排,自由挑选实践项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培养,让实践教学的成效能最大程度作用于每一位学生。学科竞赛同样是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支撑。学院深知,学科竞赛犹如一座桥梁,是学生展现个人才华的绝佳舞台,更是锤炼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为了充分发挥竞赛的引导作用,学院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像“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赛事,都活跃着学院学生的身影。通过征战这些高水平赛事,学生有机会接触行业前沿科技成果,敏锐洞察行业最新动态,从而在心底种下创新的种子,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创新热情。此外,学院将目光聚焦于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学院秉持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核心动力的观点,同时将其视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契机。学院积极完善机制,助力学生把竞赛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转化,例如通过申报项目、申请专利、登记软件著作权等方式,赋予竞赛成果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全方位的支持与引导,不仅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更为他们勾勒出光明且充满潜力的未来发展蓝图,使得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也能凭借自身所学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在学院精心构建的教育生态中,实践教学、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共同为学生成长成才铺就了坚实道路。
此次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标志着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重大突破。作为安徽省首批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学校持续深化实践教学、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相融合的育人模式,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广受用人单位好评。这一成果为新时代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其核心在于系统重构人才培养生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实现有机衔接,形成无缝对接的协同发展格局,为地方经济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期公告
- 关于2022级励志计划考研英语第二次阶段考核安排
- 关于2025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名单的公示
- 关于举办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预通知
- 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通知
- 关于做好2025届毕业生综合素质学分毕业预审核及认定有关工作的通知
- 关于开展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通知
- 关于做好2025届毕业生学籍信息和电子图像信息网上校对工作的通知
- 关于开展2025年2022级本科生和2024级专升本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通知
- 关于2022级励志计划考研英语第一次阶段考核安排的通知
- 关于公布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Office Hours辅导答疑时间安排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