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动态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余东升教授莅临我校交流指导
2025年6月15日上午,我校在综合科技楼1楼1号会议室召开高等工程教育专题研究座谈会。校长吴敏、副校长董方敏、教务处副处长刘春静、程玉林及相关人员参会,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余东升教授就工程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展开深入交流。吴敏校长系统介绍了学校在工程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建设成效,余东升教授作题为《教学研究:成果凝练与论文写作》的专题报告,为学校教学改革与成果提炼提供指导。(会议现场)座谈会上,吴敏校长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产教融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学校工程教育的特色探索。他提到,学校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构建了项目驱动、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学科竞赛等路径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强调“工匠精神、工程能力、产品意识”,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教学改革,形成“理论-实践-创新”贯通的培养闭环。(吴敏发言)余东升教授围绕教学研究的核心环节,从“问题定义、方法设计、成效测评、成果凝练、论文写作”五大维度展开报告。他强调,教学改革需以社会
教务处 2025-06-16
教务处组织“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与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专题工作坊
2025年6月13日,教务处组织开展了第一期新工科工作坊。本期工作坊特别邀请到昆明理工大学刘美红教授,围绕“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及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这一主题开讲。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教研室负责人、教学秘书、相关教师及教务处共同参与了此次工作坊,工作坊由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主持。(程玉林主持)刘美红教授作为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骨干专家,在工程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在工作坊中,刘教授首先指出专业建设成败的落脚点是课程,教学真正的核心也是课程,并详细阐述了质量保障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这三大核心理念。随后刘教授深入剖析了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关键要素。她强调,教学大纲应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确保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支撑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同时,详细讲解了如何撰写清晰、可衡量的课程目标,以及如何基于课程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刘美红分享)在课程目标达成
教务处 2025-06-16
我校联合安徽师范大学、科大讯飞成功举办面向教师和学生能力框架研讨会
2025年6月13日下午14点,我校与安徽师范大学、科大讯飞联合举办的面向教师和学生能力框架研讨会在综合科技楼1楼1号会议室举行。安徽师范大学及科大讯飞等专家团队受邀出席会议,校长吴敏、副校长董方敏、教务处副处长刘春静,各学院教学副院长及相关框架成员共同参加探讨了面向教师和学生能力框架构建与优化的相关议题。 (研讨会现场)会议伊始,刘春静副处长对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本次研讨会召开的背景和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本次研讨会议题的关键点:首先确定研究对象是全国普通高校还是应用研究型大学,接着探讨了支撑能力框架的访谈或问卷调查设计中企业和高校问卷设计的区别,同时强调了搜集和整理国内外人工智能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典型案例的重要性以及时间节点与进度安排的关键性。此外,刘春静还分享了多个国际研究成果,如UNESCO2024面向教师和学生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各高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框架等,为交流讨论环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示例。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大家深入探讨了AI能力框架构建的多个关键要素,首
教务处 2025-06-16
在绣绷上遇见时光与热爱,让公选课洋溢青春与活力 ——《传统服饰技艺》公选课结课记
当夜幕为校园披上薄纱,教学楼一隅的教室却氤氲着别样的东方雅韵。素色桌布轻覆桌面,袅袅沉香萦绕鼻尖,学生们在冥想中沉淀心绪……这堂《传统服饰技艺》晚间公选课,正以一场充满仪式感的美学修行,带领青年学子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解锁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的生命密码。一、匠心课堂:仪式感中的专注修炼每晚七点,暖黄灯光漫过铺着古色古香桌布的课桌,崖柏线香燃起的青烟在绣绷间流转。不同于白日的匆忙,学生们以冥想开启课程——屏息静气三分钟,将白天的课业压力暂放一旁,让思绪回归宁静。这种独特的“课前仪式”,不仅营造出沉浸式的学习氛围,更让传统刺绣所需的专注与耐心,在焚香袅袅中悄然唤醒。“平针要像书法运笔般流畅,回针需注意针脚间距……”学生们跟随我的引导,用指尖感受丝线的纹理,在桌布古朴的底色上勾勒文化脉络。计算机专业的小张曾因“穿针”苦恼,如今却能在沉香的陪伴下,对着绣品反复钻研两小时,她笑言:“点燃香的瞬间,仿佛穿越回古代绣坊,连呼吸都不自觉慢了下来。”而这份“慢工出细活”的匠心,正成为他们对抗浮躁的精神铠
教务处 2025-06-06
智能数据工程与标注技术微专业正式开班 赋能学生就业新未来
为增强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并向社会输送具备坚实数据工程技能和精确标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学校紧跟国家政策,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双千”计划,于2025年5月26日举办了智能数据工程与标注技术微专业的开班仪式。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的执行院长戴平,分管教学副院长朱洪军,院长助理高超,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孙怡川等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高超主持。(开班仪式)程玉林首先阐述了微专业开设的背景以及国家推动微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选择智能数据工程与标注技术微专业作为试点,也是学校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的关键步骤。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前沿技术,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本次开班共有来自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等多个学院学生,其中2021级毕业班有多名学生报名。戴平对首批报名学院微专业的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数据”为王,她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这次机会,积极交流和学习,保持一颗好奇心,不要畏惧犯错。(微专业学生代表参
教务处 2025-05-26
展师者风采 炼教学真功  第四届“教学活动月”顺利落幕
5月22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第四届“教学活动月”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博学楼A3W301举行。分管教学副校长、各学院教学副院长及院长助理、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作为颁奖嘉宾出席典礼,教务处副处长王啸楠担任主持。王啸楠简要回顾了本届“教学活动月”的开展情况。活动期间,学校共开展了教学改革课程观摩、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教学设计评选、课堂教学片段展示评选、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等6类活动,有效推动了教学改革与创新。他代表学校向各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悉心指导和教师们的积极参与表达了衷心感谢。(王啸楠主持会议)管理工程学院倪文娟老师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张康康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倪文娟分享了她的教学心得,强调好课件是教学理念与技术的融合,并表示教学活动月为她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让她能够借鉴同事们的优秀经验,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张康康则感谢学校搭建的交流平台,认为获奖源于平时的积累与沉淀,如新教师培训、教学讲座及“青椒课堂”的经验分享等。他以《机器人机械设计》课程为例,分享了如何用生活实例和拟人化方式让抽象概
教务处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