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动态
我校教师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省赛中获奖数量再突破
近日,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赛区比赛(以下简称“省赛”)圆满落幕。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吸引全省共51所本科院校、703位教师(团队)参赛,涵盖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我校共有8个教学团队在省赛中脱颖而出,其中紫云英创新创业学院任丽娜教学团队荣获二等奖;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潘敬敏和汪鑫禹教学团队、管理工程学院孙婉竹和倪文娟教学团队、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梁美玉和邢凯盛教学团队、紫云英创新创业学院陈巧巧教学团队分别荣获三等奖。 (获奖截图)自省赛通知下发后,学校迅速启动校内选拔工作,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教师组队参赛。经过校内初赛的激烈比拼,最终遴选12个优秀教学团队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参赛教师团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备赛工作。他们深耕教学内容,结合学科特色与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大胆探索教学创新路径。其中,任丽娜教学团队在《创业基础》课程中,创新采用“真实项目进课堂”模式,将企业实际运营案例融入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沉浸式实践中
教务处 2025-07-07
关于教学竞赛材料撰写的一些思考 ——青椒课堂,有一说“益”(第六期)开讲
2025年6月19日,由教务处举办的第六期“青椒课堂,有一说‘益’”活动如期进行,本次活动以“关于教学竞赛材料撰写的一些思考”为主题,本次青椒课堂特别邀请了教学竞赛参赛经验丰富的王啸楠作为分享嘉宾,为青年教师们带来了一场教学竞赛参赛经验分享会。本次活动由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主持,各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参加。 (活动现场)(程玉林主持活动)王啸楠以《关于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书撰写的一些思考》为题,详细向教师讲解了申报书中的多个关键部分,包括课程基本信息、授课教师、课程目标、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建设计划等。通过初稿与终稿之间20余次的修改,王啸楠展示了如何从初版到终版不断完善和提升申报书的质量。她特别强调了在撰写过程中,需要注重的诸多细节,如课程目标应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需详细描述课程发展历程、解决的重点问题、混合教学设计、资源建设及应用、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成绩评定方式以及评价及改革成
教务处 2025-06-20
聚焦实践能力培养 强化团队项目合作:我校开展夏季学期教学工作
6月16日,随着夏季学期第一次课的铃声响起,我校正式拉开夏季学期教学工作的帷幕。为保障教学质量,监测教学运行状态,教务处与教育质量与评估办公室联合开展教学巡查,首日各教学环节运转有序,师生状态饱满,实践设备运行正常。夏季学期主要是以实习实践拓展内容为主,借此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开设的课程均以综合设计、项目实训为主。本次夏季学期共开设46门实验、实训类课程,共计155门次。课程围绕综合设计与项目实训,推出跨课程、学期、学科的特色项目和挑战项目,融合多学科知识对接行业需求,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走进智慧教室,以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场景已悄然改变。学生们正围绕一个综合设计项目热烈讨论。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者,而是化身项目引导者,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设计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团队协作。学生们分组围坐,有的专注查阅资料,有的激烈探讨方案,现场气氛活跃。项目实验室内同样热火朝天,学生们正全身心投入到实际项目操作中。他们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穿梭其中
教务处 2025-06-16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余东升教授莅临我校交流指导
2025年6月15日上午,我校在综合科技楼1楼1号会议室召开高等工程教育专题研究座谈会。校长吴敏、副校长董方敏、教务处副处长刘春静、程玉林及相关人员参会,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余东升教授就工程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展开深入交流。吴敏校长系统介绍了学校在工程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建设成效,余东升教授作题为《教学研究:成果凝练与论文写作》的专题报告,为学校教学改革与成果提炼提供指导。(会议现场)座谈会上,吴敏校长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产教融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学校工程教育的特色探索。他提到,学校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构建了项目驱动、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学科竞赛等路径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强调“工匠精神、工程能力、产品意识”,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教学改革,形成“理论-实践-创新”贯通的培养闭环。(吴敏发言)余东升教授围绕教学研究的核心环节,从“问题定义、方法设计、成效测评、成果凝练、论文写作”五大维度展开报告。他强调,教学改革需以社会
教务处 2025-06-16
教务处组织“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与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专题工作坊
2025年6月13日,教务处组织开展了第一期新工科工作坊。本期工作坊特别邀请到昆明理工大学刘美红教授,围绕“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及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这一主题开讲。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教研室负责人、教学秘书、相关教师及教务处共同参与了此次工作坊,工作坊由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主持。(程玉林主持)刘美红教授作为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骨干专家,在工程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在工作坊中,刘教授首先指出专业建设成败的落脚点是课程,教学真正的核心也是课程,并详细阐述了质量保障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这三大核心理念。随后刘教授深入剖析了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关键要素。她强调,教学大纲应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确保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支撑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同时,详细讲解了如何撰写清晰、可衡量的课程目标,以及如何基于课程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刘美红分享)在课程目标达成
教务处 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