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动态
【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博思智慧学习平台——让IT学习更智能、更高效
成果名称:基于博思智慧学习平台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团队成员:吴敏、丁德成、汪忠国、雷大正、戴平、万家山、连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如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成为关键挑战。团队以软件工程专业为试点,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举措。构建了满足个性化教育教学的博思智慧学习平台,该平台集“教、学、练、管、评”于一体,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教学创新,探索出一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新路径。智慧平台赋能教学全流程:1. 教学场景智能化,课堂互动更高效课上:平台提供电子点名、随机选人等工具,增强课堂参与感;课下:教师可在线发布预习资料和作业,实时跟踪学生学习进度,并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实现“因材施教”。2. 学习资源个性化,打破时空限制学生可通过平台进行翻转课堂学习:课前自主预习、课中互动讨论、课后在线答疑。平台还能根据学情数据主动推送适合的学习资源,例如针对编程能力较弱的学生推荐引导式练习,显著提升学
教务处 2025-04-21
【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政校企共同体协同培养,打造人工智能“黄金人才”
成果名称:瞄准地方产业需求,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团队成员:吴敏、万家山、吴锦华、樊超、刘华敏、池瑞楠、孙辉、承孝敏、高超、戴平、朱洪军、王啸楠、程玉林、赵玉娟、李京阳、王成栋、何灏、周鸣争、马季。 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各行各业的今天,高校如何培养企业抢着要的实战型人才?学校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凭借《瞄准地方产业需求,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成果,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这一成果通过"高校+企业+政府"的深度协同,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真实产业项目,实现"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围绕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主线,构建了共享、共赢、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共同体内主要包含高等院校、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和科技企业等,参与方共同确定工作目标、角色定位、责任权利。科技企业通过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获得合适的人才;高等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政府通过支持这种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行业组织通过教育资源整合,发挥组织效能,促进人才培养质
教务处 2025-04-21
【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数据驱动个性化培养,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星辰大海
成果名称:平台支撑,创新驱动,思政赋能,构建高校体育实践育人新模式成果主要完成人:曹春顺、李佳莉、张军骑、倪敏、江宇、李明、秦明昆、潘勇随着体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新时代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体育竞赛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质、重成绩轻育人、重训练轻创新的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需求。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立足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创新构建“三位一体”体育竞赛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体育竞技能力、专业素养、思政育人”为三大核心要素,通过系统化改革探索出一条“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育人”的特色发展路径。本项目针对当前高校体育竞赛育人存在的培养理念滞后、育人模式单一、平台资源受限、思政功能弱化等突出问题,学院系统推进四大改革:1.重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体育训练与专业课程、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2.升级竞赛平台:引入虚拟仿真、运动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建设现代化训练中心。3.深化产教融合:与体育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构建"训—赛—产"
教务处 2025-04-21
我校参加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暨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
2025年4月17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高专委”)第一届理事会暨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在海南三亚学院盛大开幕。本次论坛汇聚了近百所民办高校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校作为副理事长单位,由吴敏校长出席此次会议并分享重要报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李连宁先生到会致辞,对参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民办高校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教育公平、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办高校更应抓住机遇,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吴敏校长受邀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以《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作分享报告。他指出,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制等全方位的革新。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民办高校可以更好地
教务处 2025-04-21
我校开展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
为全面掌握教学运行情况,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于4月7日至4月18日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本次检查工作得到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专项检查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检查方案,确保各项检查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到位。本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按照既定流程,分为两个阶段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一阶段为学院自查,八个二级学院迅速响应,对课堂教学与学风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开展、教学资料归档等重点工作展开全面且细致的自查。各学院对照相关标准,逐一排查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并形成详实的自查报告,为后续工作的改进明确方向。在第二阶段校级教学检查中,由校领导、教务处和教育质量与评估办公室成员组成的学校期中教学检查组,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检查。检查过程中,检查组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教学实际情况。他们前期深入课堂,通过听课直接感受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学生的课堂状态;现场认真听取学院汇报,全面掌握各学院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与实施进展;积极召开教师座谈会,倾听一线教
教务处 2025-04-18
【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三位一体”的高校体育竞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实践育人新模式
成果名称:平台支撑,创新驱动,思政赋能,构建高校体育实践育人新模式成果主要完成人:曹春顺、李佳莉、张军骑、倪敏、江宇、李明、秦明昆、潘勇随着体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新时代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体育竞赛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质、重成绩轻育人、重训练轻创新的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需求。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立足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创新构建“三位一体”体育竞赛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体育竞技能力、专业素养、思政育人”为三大核心要素,通过系统化改革探索出一条“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育人”的特色发展路径。本项目针对当前高校体育竞赛育人存在的培养理念滞后、育人模式单一、平台资源受限、思政功能弱化等突出问题,学院系统推进四大改革:1.重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体育训练与专业课程、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2.升级竞赛平台:引入虚拟仿真、运动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建设现代化训练中心。3.深化产教融合:与体育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构建"训—赛—产"
教务处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