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动态
我校获CIQA“第二批全国高校不同类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优秀范例选树活动”一等奖
在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成立五周年之际,7月25日-29日,由CIQA主办,五邑大学承办的CIQA成立五周年(换届)大会暨高校分类特色发展与质量保障论坛在广东江门成功举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教育督导局、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等主管部门领导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各典型建设标杆院校代表出席会议,共同探讨高等教育的未来趋势和质量保障策略。来自全国500多位高校代表参加会议,我校教育质量与评估办公室主任程玉林参会并领奖。本次大会特设专家主旨报告、平行论坛、颁奖仪式、课题发布和论文征集五个板块,共计29场报告,围绕高校分类特色发展与质量保障等核心议题进行先进经验分享和深入研讨,共同探索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   (活动现场)为充分挖掘不同范式的质量保障体系优秀范例,利用联盟专家资源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不同类型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范式,并将完善后的质量保障体系范式用于指导联盟成员高校,CIQA 联盟近年来组织了多次专家指导、学校交流等专题研讨活
教务处 2024-07-30
教务处顺利举办“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兼谈如何做好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专题研讨会
2024年7月1日,由教务处精心组织,以“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兼谈如何做好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为主题的研讨会如期开展,研讨会特别邀请了浙江工业大学的陈庆章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分管教学就业副校长孙辉、二级学院教学院长、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实验中心主任和副主任、教学秘书、教务员、教职工培养发展创新研究中心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参与了研讨。活动由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主持。(研讨会现场)(程玉林主持研讨会)陈庆章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报告。他深刻阐述了基层教学组织在提升教师团队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当前基层教学组织面临的挑战,如教学组织作用边缘化、形式僵化、教研教改活动淡化等问题。陈教授结合大量的实践案例,详细解析了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各种形式,如教研室、研究所、教学团队、工程中心等,并强调这些组织应根据学院发展阶段灵活设立。他进一步讲解了基层教学组织在课程质量保障、教学工作准备、任务落实、环节管理以及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功能,
教务处 2024-07-03
青椒课堂 有一说“益”(第三期)开讲 助力教师开展教学改革
6月20日,由教务处组织的青椒课堂,有一说“益”(第三期)活动如期举行。本期青椒课堂旨在帮助新教师融入教学改革、融入学院和教研室。教务处邀请机械工程学院阚延鹏老师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刘正男老师分享经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以交流嘉宾的身份出席本次活动,教务处处长助理李兰担任主持人。阚延鹏自入职以来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并多次代表学院做项目化教学相关的分享;刘正男以个人或团队成员身份,多次参与各级教学竞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梁美玉作为学院领导、团队负责人、资深教师,就新教师的融入、教学改革的参与,从三个不同角度,给予新老师们一些建议。分享环节,阚延鹏以其讲授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导论》《机械电子系统设计》两门课程为例,详细地介绍了作为新教师,如何一步步走上教学改革的道路。首先是对培养方案的仔细的研究,找准课程的定位、厘清培养目标;其次要对教学流程精心安排、巧妙设计;第三是需要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刘正男以拒绝“青椒”到“青焦”为题,分享了她参与教学改革、融入教研室和学院的经验。从备好
教务处 2024-06-24
搞调研 聚研讨 做项目 学校夏季学期教学工作全面展开
随着春季学期课程考核告一段落,学校迎来夏季学期教学工作的全面展开,6月17日,是我校夏季学期正式开课的第一天,为全面掌握夏季学期开课的整体运行情况,教务处、教育质量与评估办公室及各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巡视检查的方式,对师生上课、实践教学设备运行以及课堂教学秩序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检查组到各教学场地,对照教学执行计划和教学课表,对夏季学期课程设置和项目教学落实情况,逐项查看。本年度夏季小学期是C2022版培养方案正式实施的第二个小学期,各学院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也花样繁多,这些为提高和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夏季开课第一次课,全校开设实验实训类课程46门,共116门次,课程均以综合设计、项目实训为主,各学院围绕培养方案挑战项目设置了系列跨课程、学期、学科项目,夏季学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同比也有明显的区别,学生围绕项目从设计调研、到过程研讨、项目制作。要求学生从设计、实施完成全项目任务。从检查结果来看,夏季学期教学运行总体状况良
教务处 2024-06-18
教务处组织开展本科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指南解读会议
6月11日下午,教务处在图书馆八楼会议室组织开展了本科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指南解读会议,会议主要目的是专门针对教务处下发的《本科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指南(2024年度)》进行解读宣贯。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教研主管张杨、各学院质量工程业务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现场)张杨主要从项目级别与项目类别、项目申报变化、项目建设内涵、项目评审与推荐流程、命名规则与相关说明等五个方面进行逐一解读。在项目申报变化方面,主要体现在申报要求、职称要求、结题要求三个维度,总体而言,项目申报职称门槛进一步降低,项目结题要求进一步变高,同时要求项目有一定的建设基础,更加重视项目建设实效。在项目评审与推荐方面,教务处将进一步落实校外评审机制,针对性邀请一线实操专家教师参与项目线上评审,提升项目评审公信力与透明度,着力挖掘优质项目。最后,与会成员还围绕质量工程项目经费使用、年轻教师项目申报策略、申报规则等内容进行了现场交流。会后,各学院还将结合自身申报实际,以《本科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指南(2024年度)》为主要
教务处 2024-06-11
学校召开2024年校级重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立项评审会
6月6日下午,学校在图书馆八楼1号会议室召开了2024年校级重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立项评审会,校长吴敏,副校长孙辉、各学院执行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王啸楠等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程玉林主持。 (评审现场) 会议开始,程玉林对本次评审指标体系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强调了评审注意事项。他指出,本次评审应重点关注项目的创新点、培育内容与成果潜力,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遴选优质项目进行培育,进而争取高等级教学成果奖的突破。随后,各学院项目汇报人分别从项目主要解决的问题及初步方法、创新点、培育内容、预期推广应用效果、分阶段培育计划、经费使用计划等方面依次汇报。 (项目汇报) 汇报结束,与会专家现场就汇报项目进行评审排序,专家们还就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策略、培育方向、申报团队组建等方面进行现场讨论。 (现场讨论)校级重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设立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会后,各学院还要围绕学校成果孕育的主要方向(新工科建设、教育数字化、
教务处 2024-06-07
强基固本:教务处组织开展数理基础课程“101计划”建设实施方案调研会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本科人才培养基础要素,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持久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5月28日上午,教务处牵头前往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开展数理基础课程“101计划”建设实施方案调研会,副校长孙辉、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孙怡川,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刘德胜院长、黄飞副院长以及数理教研室主任,部分老教授,骨干教师等参加了调研会。 (会议现场)首先,程玉林介绍了本次研讨的背景,围绕数理基础固基工程,以C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课程,通过数理基础课程与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贯通,提升学生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并从基本定位、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和组织保障四个方面汇报了实施方案的内容。随后,刘德胜、黄飞就学院对方案的前期研讨情况进行了补充,并对目前已经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就《高等数学Ⅰ》和《大学物理》知识图谱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展示。交流环节,宋卫东、刘树德、朱水源、束立生教授及教研室负责人和青年教师就方案交流意见,并从教材建设、教师
教务处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