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上级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工作部署,坚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支撑为核心,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加快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内涵提升,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行业需求侧深度融合。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需求导向,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面向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向社会事业和民生急需、面向国家对外开放战略。
(二)坚持标准引领,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专业设置与建设的重要依据。
(三)坚持产教融合,深化机制创新,积极推动校企双方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全方位融合,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形成校企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四)坚持特色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专业发展的引擎,做强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推进专业交叉融合,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淘汰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
三、建设举措
(一)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结合举办方科大讯飞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优势,制定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新增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急需、学生就业竞争力强的专业,对市场需求或培养质量存在问题的专业及时实行减招、暂停招生或停止招生,总体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日趋合理。
2016年至2020年,共增设数字媒体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财务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7个专业,撤销生物工程专业。截至目前,学校专业布点总数33个,土木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工程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等6个专业自科大讯飞主导学校办学以来即停止招生,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3个专业暂停招生。在招专业共24个,其中工学类专业15个,艺术类专业4个,管理类专业3个,经济类专业1个,文学类专业1个。工学类专业占在招专业总数的62.50%,每年招生计划占总计划的约75%。
(二)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专门设立校级重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积极申报并组织实施特色/一流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省级专业建设类质量工程项目,通过深入实施校、省两级质量工程项目,不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建设成果不断涌现,建设成效显著。其中,产品设计、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一流专业专业,市场营销、软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自动化、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获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近3年专业建设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
表1 部分专业建设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三)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彰显专业特色发展
学校秉承既做好与产业对接的“加法”,更做好与讯飞优势产业对接的“乘法”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思路,把握产业升级发展的新机遇,深入实施专业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一方面学校与举办方科大讯飞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形成了稳定的三重角色,即高教领域产品设计需求的提供方、产品研发测试的参与方以及产品对外推广的示范方,依托科大讯飞的产业和技术优势,做大做强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群,2019年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安徽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深度开展人工智能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在省内率先成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增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配合科大讯飞联合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发布《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岗位能力标准》,发布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利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企业数据和行业案例资源建设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平台AI LAB实验中心,策划并参与全国“高等学校人工智能专业产教融合项目”,与科大讯飞、特斯联等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专业系列教材和标准化课程资源,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成果升级改造传统计算机类专业。另一方面学校还与芜湖本地和长三角区域多家企业如中联重机、苏州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机械类和自动化类专业特色逐步彰显。
(四)试点开设辅修专业,培养新型复合人才
为拓宽本科专业口径,促进学科交叉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学校试点开设辅修专业,制定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和辅修双学位管理实施办法》,规范辅修专业和辅修学位的管理工作。目前学校已经开设工商管理辅修专业,并逐步扩大辅修专业范围。2020届毕业生获得工商管理辅修专业证书54人,获得工商管理辅修学位53人。
(五)对标评估认证标准,建立科学发展机制
围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借助安徽省专业评估契机,制定了本科专业评估指导意见、通用质量标准和通用指标体系,建立校内专业评估制度,全面开展专业评估工作。以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指导,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路径,修订C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在专业发展从“十二·五”的规范建设过渡到“十三·五”的内涵建设过程中,学校总体专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得到了协调发展,部分专业发展特色鲜明,专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主要包括:
专业设置与调整缺乏整体性与科学性。部分新设置专业缺乏整体规划,思路不清楚,具体表现一是跟风设置新专业,专业错位发展的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建设的内涵不明晰;二是新专业设置调研不充分,专业建设规划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密度有待提升;三是缺乏对专业发展趋势分析,导致专业设置与建设的前瞻性不足。
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我校在招本科专业24个,未有三届毕业生的新专业达6个,占比25%,新专业在实践教学资源支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成熟专业尚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院尚没有专业获批省级专业建设类项目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管理机制仍需完善和创新。现行的管理机制虽然明确了校院两级管理职责与分工,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然没有发挥学院和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建设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学院的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放眼“十四·五”,学校将更加聚焦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结合世界一流工程教育的实践经验,打造高水平特色专业(群),不断改进和完善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思路如下:
科学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和专业调研,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充分获取专业人才招聘信息,健全专业论证机制,采取论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专业设置进行全面、充分的论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服务面向和重点合作企业,确定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以点带面”提升专业(群)建设整体水平。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辐射带动专业(群)整体水平提升,形成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协调、互为支撑的专业(群)建设体系,支撑专业(群)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同时依托科大讯飞的办学优势,培植特色、优势、新的专业增长点,打造一流特色专业,形成以优势特色专业为主干的专业体系,促进专业内涵建设的全面提升,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进一步完善并创新专业管理机制。健全校院两级协同推进教学管理机制,根据专业建设需要,成立院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更好的发挥校院两级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指导、咨询和监督作用。运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依据录取分析报告、毕业生离校调查报告和就业质量报告主动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实现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协同联动和精准对接。对于重点建设和改革成效明显的专业予以政策倾斜,不断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效应。健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鼓励专业负责人大胆试、大胆闯,激发其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期公告
- 关于开展大学英语四级模拟考试的工作通知
- 关于2022级励志计划考研数学(1) 第一次阶段考核安排
-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转专业考试安排
- 2024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考生须知
- 关于组织评选2020级企业实习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公示
- 关于开展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通知
- 关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学生校内转专业的公告
- 关于公布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 Office Hours 辅导答疑时间安排表的通知
- 关于2024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高等数学水平测试赛获奖名单的公示
- 关于开设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网络公共课程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