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动态
【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三位一体”的高校体育竞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实践育人新模式
教务处 2025-04-18

成果名称:平台支撑,创新驱动,思政赋能,构建高校体育实践育人新模式

成果主要完成人:曹春顺、李佳莉、张军骑、倪敏、江宇、李明、秦明昆、潘勇


随着体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新时代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体育竞赛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质、重成绩轻育人、重训练轻创新的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需求。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立足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创新构建“三位一体”体育竞赛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体育竞技能力、专业素养、思政育人”为三大核心要素,通过系统化改革探索出一条“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育人”的特色发展路径。


(获奖证书).jpg


本项目针对当前高校体育竞赛育人存在的培养理念滞后、育人模式单一、平台资源受限、思政功能弱化等突出问题,学院系统推进四大改革:1.重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体育训练与专业课程、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2.升级竞赛平台:引入虚拟仿真、运动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建设现代化训练中心。3.深化产教融合:与体育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构建"训—赛—产"协同机制。4.强化思政赋能:将体育精神、职业素养、家国情怀培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经过三年实践探索,该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团队在省级以上赛事获奖数量增长60%,涌现出一批兼具竞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相关经验已被多所高校借鉴,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本项目的创新价值在于:首次提出“竞技能力—专业素养—思政育人”三位一体的培养框架,开发出可推广的智能训练体系,建立了体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为新时代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范式。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模式改革,重点加强赛事合作和数字体育建设,着力培养更多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卓越人才。


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武术比赛现场.jpg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汇聚一流师资队伍,适应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国际化、贯通性实践育人平台;采用认知、体验、探索和国际化相结合,契合人才成长规律的递进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厚植学生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培养了大批创新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